特步,學安踏還是學李寧?
上月底,tebu國際發布了2021年中期業績。一眼望去,形勢一片大好:收入41.35億元,同比增長12.4%;經營溢利6.84億元,同比增長36.5%;普通股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4.27億元,同比飆升72%;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40.5%上漲至41.8%。
截至8月23日收盤,特步國際股價大漲9.22%。從年初至今,特步股價漲幅更是高達245%,目前總市值為347億元。小摩、瑞信、招銀證券等投行也都紛紛給出“增持”評級,上調目標價。
相比于4311億元市值的ant和2358億元市值的李寧,特步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不過,在這波大好形勢之下,特步是否有機會躋身體育國牌的第一梯隊呢?
01 庫存危機帶來的行業大洗牌
1987年,中國鞋都福建晉江,丁水波與兩位朋友集資1500元,成立了一家生產拖鞋的小鞋廠。由于產品質量過關,銷量節節上升,小鞋廠大獲cg,年產值突破3000萬元。
成功挖到第一桶金的丁水波將目光轉向了運動鞋外銷市場,其鞋企成為晉江***“出?!逼髽I,在美國、西班牙、智利相繼成立分公司,產品跨海遠銷多達40個地區,在當時被譽為“外銷***”。
安踏也誕生于晉江,其創始人丁世忠在北京推銷鞋子的經歷,讓他率先意識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1991年創立安踏,1999年簽下了奧運會冠軍孔令輝為代言人,并豪氣拿出一年的***在央視投廣告,正式打響了安踏品牌的知名度。
此舉得到晉江鞋廠老板們的紛紛效仿,特步、361、鴻星爾克、grn等品牌由此誕生。
2001年,丁水波正式創立了特步品牌,并將戰略重心移回國內市場;同年,特步邀請到了謝霆鋒代言,這也是國內體育品牌***由娛樂明星代言,并創下了單品銷售120萬雙的銷售神話。
至此,同為“晉江系”的特步與安踏都還算是處于同一梯隊,當時的國牌老大是李寧。那是一個野蠻生長的年代,消費者不甚挑剔,200元以下的產品在市場占比中超過40%,幾乎叫得上名字的品牌都在市場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體育用品行業迎來了大爆發。
特步趁勢而上,于同年完成了港股上市,實現了家族企業到現代化管理的轉型,并且創下了28.67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99.8%。營銷方面,特步也沖在前面,成為了央視體育頻道所有奧運決賽期間電視廣告播放時段的***中國體育用品企業。
然而,由于集中噴發,導致供大于求、庫存積壓,高光之年轉瞬即逝,行業此后開始進入下行周期——2011年,經銷商手里還壓著“停產三年都賣不完”的貨;2012年后,幾乎所有國產品牌都出現了營收下滑的現象。
在此后幾年的去庫存調整期,國產品牌的分水嶺也到來了。
庫存最多的李寧,損失最為慘重。2011年末,李寧存貨11.3億元,營收下滑22億元。2012年,耗費逾10億元清理庫存,關閉分店1821家;2012-2014年,更是連續三年虧損,也是公司上市以來出現的***虧損,直到2016年才扭虧為盈。
而直營店占比較多的安踏,則相對從容一些,2011年雖然營收下滑了13億元,也關閉了近600家門店,但存貨較少,只有6.2億元。通過將部分訂貨制改為配貨制,安踏較為有效控制了庫存虧損。也正是在此期間,安踏的營收開始反超李寧,并且不斷拉開差距,穩坐國牌第一的寶座。
遺憾的是,特步沒能像安踏一樣更進一步實現擴張夢。
雖然是2008-2012年五年里***一家沒有出現負增長的品牌,但庫存周轉效率處于中等:2012年,安踏平均存貨周轉日數為51天,特步是70天;2013年,安踏的訂單已經開始錄得正增長,而特步還在為去庫存而自發性地削減訂單。
不過,在這波行業大洗牌中,相比于倒下的喜得龍和德爾惠、以及為救濟經銷商而財務造假被停牌的鴻星爾克等近60家一蹶不振的品牌,特步雖然沒能抓住機會躋身第一梯隊,但好歹頂著壓力扛過低谷期活了下來,營收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在市場中的地位也不算過于邊緣化。
如今,特步是否還有機會呢?
02 兩條成功路徑:李寧和安踏
李寧和安踏的發展軌跡,分別指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在庫存危機大洗牌后,國內運動品牌格局基本上定了下來:耐克和阿迪達斯兩大國際巨頭依然占據了市場***份額;在國產品牌中,安踏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李寧緊隨其后,特步位列第三。
為了減少庫存危機中的損失,2010年,李寧對品牌形象進行了重塑,推出了品牌新標識和新口號。為了“進一步向成為***品牌邁進”,李寧還將價格區間從250-300元提升至400元左右。
當年實現了營收94.79億元的好成績,但向國際品牌高端價位靠攏的策略未能持續見效,2011年營收減少至89.29億,2012年繼續跌至66.76億。
幸運的是,李寧后來抓住機會穩住了陣腳——乘上了國潮的東風。
2018年2月,李寧作為第一個登陸國際秀場的中國運動品牌,在紐約時裝周上亮相,一舉成為國貨潮牌代表。
子品牌“中國李寧”的鞋類定價區間為800-1200元,是主品牌售價區間的3倍以上。同樣是提價,這一次貼上了“新國貨”標簽的李寧受到了年輕市場的歡迎,2018年營收***突破百億大關,同比增長18.44%,此后連續保持增長態勢。
今年4月“新疆棉事件”爆發,國貨的東風愈刮愈烈。李寧銷售額同比增長72%,“中國李寧”天貓旗艦店銷售額同比增長超800%。反映到財報上,2021年上半年,李寧營收達101.97億元(為去年全年的72%),同比增長65%,凈***同比大漲187%。
國潮救了李寧,或許也能成為特步再上一層的助力。
5月,特步深化與少林寺的合作,推出了***高端廠牌“XDNA”,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在三天的品牌日活動中,天貓特步官方旗艦店在線成交總額突破***6000萬元。
丁水波透露,特步新廠牌的國潮產品單價或將進一步提升:“單價概至少有30%以上的提升,甚至到1倍。未來不排除會單獨開店,下半年可能會先開1-2家?!?
不過,國潮熱浪如今已成為行業紅利,特步想以此超越最先受益者李寧,恐怕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而特步的另一個機會,就是走安踏的路子。
2009年,安踏收購了意大利高端品牌FILA,稱得上是其企業發展史最重要的轉折點。
在FILA的助力下,安踏最早擺脫了庫存危機。2012年,安踏營收超越李寧;2013年,市占率反超李寧;目前,安踏市值相當于1.8個李寧、12個特步,可謂一騎絕塵。
而FILA則超越安踏主品牌,成為了***的收入來源:2020年,FILA營收同比增長18.1%至174.5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49.1%;2021年上半年,FILA營收108.27億元,占比47.5%。
2019年,特步也收購了國外兩個高端運動品牌——“蓋世威”和“帕拉丁”,通過品牌多元化和國際化,從而像安踏一樣成功打開高端市場。
不過,就最新財報數據來看,這兩大品牌還沒有爆發出足夠的能量。
因受全球疫情影響,蓋世威和帕拉丁的海外業務持續低迷,二者為代表的時尚運動板塊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為4.62億元,占集團收入的11.2%,相比于去年同期12.5%的占比略有下滑。
好消息是,今年6月,高瓴集團對“蓋世威”和“帕拉丁”這兩個品牌進行65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給特步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雖然目前尚處于虧損狀態,但特步樂觀預計,2020年新品牌收入將超過40億元。
BT財經曾撰文分析,高瓴投資的作風一貫是深入參與項目運營,曾成功過幫助百麗滔搏成為國內***體育用品經銷商,或也將幫助特步提升高端品牌的競爭力及***能力。
03 特步能走出一條新路嗎?
李寧和安踏兩條成功路徑,雖然給特步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借鑒之處,但珠玉在前,特步想要躋身同一梯隊或者實現超越,還是需要有自己的殺手锏。
就目前市場信息來看,特步或許可以考慮細分的消費場景。
如今,國民健康意識提高,運動健身已成為眾多年輕人的日常,這背后其實蘊藏著巨大的消費需求。阿迪達斯就是靠著足球鞋服起家,耐克則憑借慢跑風潮崛起,瑜伽服制造商Lululemon仰賴瑜伽的流行成為全球市值第三的運動服飾品牌。
而特步在跑步領域頗有積累。
早在2007年,特步便深耕該領域,并憑借160X系列專業跑鞋,獲得了眾多跑者的認可。
據中期業績報告,特步主品牌***在世界田聯精英白金標賽事廈門馬拉松中,超越所有國際品牌,占據第一位。在三小時內完賽的參賽者中,其穿著率躍升至逾50%。
2021年3月,特步推出全新專業碳纖維板跑鞋「160X 2.0」、「160X PRO」及「300X 2.0」。該系列的所有存貨在上市后一周內迅速售罄,“160X 2.0”更是獲得全球***影響力的跑步雜志之一《跑者世界》2021年中國市場的編輯之選及熱門產品兩項殊榮。
此外,今年上半年,特步共贊助六項馬拉松和跑步賽事。截至目前累計贊助超過1000場馬拉松賽事,服務了超過500萬人次的跑者,累計超過1億公里的路程。
為了進一步鞏固特步在跑步界的***地位,集團通過目前擁有約100萬名會員的“特跑族”,提供多種跑步服務,如新產品推廣、培訓和賽事等,加大力度創造跑步生態系統。
可以看到,特步在跑步領域持續發力,不斷做大影響力。丁水波表示,主品牌是集團業績增長的主動力,未來將通過特步主品牌將跑步生態圈的護城河做深。
2020年,特步的研發費用為2.2億元,安踏為8.9億元,李寧為3.2億元。雖然由于營收差距較大導致在數額上不及安踏和李寧,但研發營收占比卻是***的:特步為2.7%,安踏2.5%,李寧2.2%。
如果能保持這份重視研發投入的決心,相信好產品終究會得到市場的認可,特步5年后實現200億元收入的目標或許會更快到來,走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