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來了:下半年的零售行業會好嗎?
7月21日,中央開會指出,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央視快評的解讀是這樣的:
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形成新發展格局,必須立足國內大循環,牢牢把握大局大勢。在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市場萎縮的新形勢下,我們更有必要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深刻認識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準備。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內循環意味著什么?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正在熱議的“內循環”存在不少誤讀,如有觀點認為,“內循環”就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回到改革開放之前;還有觀點認為,“內循環”就是必然要刺激內需,刺激內需則靠政府加杠桿等舉措。
李迅雷認為,“內循環”為主體,應該更多是要改善“供給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相輔相成的。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必須提升,中低端的供給應該沒有太大問題,關鍵是高端的供給能力偏弱。
2005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達到了歷史最高點64%,之后緩慢下降,如今已降至30%左右,而且,加工貿易的占比也在下降,即“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外循環”現象在減弱,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在提升。
“內循環為主體”事實上已經成為趨勢,這些年來,我國在擴大內需的同時,既加大力度引進外資,又加強合作輸出資本,這實際上也反映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思路。
在數字化經濟時代,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外循環”的規模越大,越落后的地區,“外循環”的規模越小。
內循環并不是狹義的擴大內需,從宏觀的層面來看,內循環對整個經濟運行的指導意義有三個方面:
第一、國家經濟體系強化自主運行的能力。不僅僅是擴大內需,更重要的是國內的生產能力,供給體系要更加健康,通過國家經濟自主的良性發展,提高就業,增加收入水平。
第二,供給側改革,優化經濟結構。比如說對房地產的調控。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內循環就是依靠內部的力量來拉動,其中消費是主力。這就必要要求壓制房價,房價太高,會讓居民背上大量負債,這樣的話能夠用于消費的錢就少了。從這個角度講,房價未來即便不能下跌,那么未來也必須要保持穩定。
另外,供給側改革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向是指消化產能過剩,優化結構,擴大內需。
第三,在全球化的產業鏈條當中,提高中國企業在產業鏈條當中的價值和能力,由低端向高端邁進。
李迅雷認為,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的惡化,比如美國對華為芯片的斷供,讓我們受制于人。
因此內循環就是要增加這些方面的供給,芯片、半導體等高科技行業,我們必須形成內部的生產能力,才能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過,這樣的內循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畢竟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哪怕是投入大量資源去克服,也是需要時間的,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和人的努力沒有關系。
內循環對零售行業帶來的機會
零售行業發展狀況取決于消費。而消費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居民收入水平和投資跟儲蓄占收入的比例。從內循環的總體指導思路來看,很顯然是希望刺激消費的。
優化產業結構,去產能過剩,其最終目的還是希望提高無論企業還是個人的收入水平。雖然消費跟收入沒有必然關系,但是從宏觀層面來分析,這對整個零售行業來說,顯然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內循環是一項政策定調。跟目前的國際國內環境緊密相關。
第一,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尤其是零售行業遭受較大的創傷。餐飲、影院、線下教育、旅游、出行等等都至少在上半年都沒有實現好的收成。
尤其是,疫情處于一種反復狀態,零星的陽性案例報告讓人們出行和消費心理趨于謹慎,所以并沒有出現當初預判的疫情結束后的報復性消費。
第二,中國與美國的持續交惡,貿易戰的影響在繼續。美國一系列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窮兇極惡的限制措施,增加了大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同時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都產生不利影響。
在整個經濟體系當中,上游的不利因素會導致兩個方面的關聯結果,一是企業經營收入的縮減影響到職工的收入狀況甚至是就業狀況;二是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預判會產生更加趨于保守的消費心理。
加大內循環對經濟運行的正面刺激作用,對整個零售行業來說,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宏觀經濟的運行能力。將內部疫情影響和外部敵意國家的打壓所形成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盡快讓整個中國經濟的運行機器走出低谷。處于下游的零售業同樣會迎來生機。
第二,中國國內龐大的市場是依然是穩健的壓艙石。每當中國經濟遇到困境的時候,刺激內需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調整措施。刺激內需,更重要是改善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打壓房價,降低炒房意愿,從而有更多的資金投向其他消費領域。
第三,有效的內循環能夠積極快速地消除“產能過?!钡臓顩r。在工業生產領域,產能過剩導致消化不良,當出口貿易不順暢的時候,大量低技術含量的商品就會成為庫存積壓,上游經濟缺乏活力的時候,下游的消費就同樣會疲軟無力。
下半年零售行業的趨勢與預測
克里斯塔基斯在《藍圖》一書中持有這樣的觀點:
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團結,而不是分裂,社會本質上是趨向良善的。
25年前,克里斯塔基斯就開始擔任臨終關懷醫生。他發現,從來沒有什么能夠像悲痛和死亡那樣把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當臨終病人的生命走向盡頭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不愿意分享一些愿望,比如彌補自己的過錯,想念至親至愛的人,以及講故事給樂意聆聽的人。
從那時開始,克里斯塔基斯就在思考,人從本質上來說在多大程度上是相似的。這些年來的思索堅定了他的看法,那就是無論地域和膚色,我們的共同之處,遠遠超過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也就是說,當所有的人們面臨共同的、巨大的悲劇或者災難時候,人們才有可能更加團結,更加彼此信任。
疫情沒有讓部分國家與國家之間更加團結合作,比如中美關系。但從整個世界來看,在共同的病毒面前,人類還是更加有效地高度合作,互相幫助。
所以,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流通,也就是相對于內循環的“外循環”還是會逐步走向良性。這對內需和外需都是有利的。
另外,從整個國內的零售行業來看,今年下半年至少會有以下一些可以預見的趨勢:
一、線下實體零售的擴張會趨于保守,甚至停滯。至少到今年底,線下實體店的擴張速度會進一步收縮,甚至不乏繼續會有一些門店關閉。
二、社交電商會有更多的新模式出現。線上零售會繼續尋求新的創意和突破口。社交電商的模式越來越多樣,不僅僅有類似拼多多的幫忙砍價,還會有團長拼團模式、更多的微商平臺模式、短視頻私域流量即時下定模式等等。
三、電商巨頭進一步分化和多元化。比如說,京東到家、美團閃購、小米有品等等,他們不斷裂變和分化,模式多元,觸角進入到新的細分領域,進一步圍繞消費者做貼身服務,進一步解放消費者的購物成本。
四、小而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門店不斷涌現。從生鮮到便利店,從服飾類的快閃店到文創類的創意旗艦店,店面趨小化、精致化、線上線下一體化會成為主流。
五、線下實體店越來越依賴于線上平臺。比如說,天貓、淘寶、京東等等平臺,會有越來越多線下實體進駐到上面。在同城零售領域,餐飲、鮮花蛋糕、醫藥等等會越來越多地進駐到美團和餓了么平臺。
六、在營銷策略層面,風頭過去,大家會更加理性,尋求適合行業特征的更有效的營銷方法。比如說直播帶貨會更加理性,風干水分之后更適合低單值的快消品。而社群營銷、會員營銷、服務到家等等營銷方式將更加具有吸引力。
七、從資產的角度來看,一些經營不善的中小規模資產價值會大幅度縮水。不成規模,抗風險能力差,沒有創新通道的中小型零售實體會倒閉或轉讓,而此時也是抄底的最佳時機。
結束語:痛則思變
內循環經濟政策的定調會是一項長期工程,尤其是持續深入對供給側的改革,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中國制造的科技水平,對整個中國經濟由“大”轉而“強”具有深遠的意義。
零售行業作為內循環體系當中最重要的“消費環節”必然會得益于整個經濟質量的提高,得益于整個環境的持續優化。
但是,從今年的時間框架內來看,疫情的影響也許會是長期的,零星的報道總會引起消費者內心的謹慎。所以,無論是傳統的線下實體零售還是線上的電商巨頭,痛則思變是今年的主旋律。
模式之變,渠道之變,營銷之變,效率之變,是思變的四個主要方向。
2020年還剩下四個月的時間,我們似乎依然清晰地記得年初疫情的來勢洶洶,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在適應它,克服它,甚至是利用它。
所有的零售人,痛則思變,為2020年繼續加油沖刺吧。